【賽迪網訊】在十年前,誰也不會想不到,數據在今天會成為社會生產的新要素。在這場人類社會新的科技革命中,數據成為了贏得這場革命的關鍵。陳炎正是抱著在這場科技革命中有所作為的個人使命將自己的選擇投身其中的。
求仁得仁的初心
帆軟并不是一家歷史太悠久的科技企業,卻有著成為百年企業的雄心。帆軟目前已是中國領先的大數據 BI 和分析平臺提供商,專注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領域,致力于為全球企業提供一站式商業智能解決方案,讓數據成為生產力。成立十七載,已成功幫助26000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賦予超過 500 萬終端用戶大數據分析的能力,穩居商業智能和零代碼雙賽道第一。
當初,才從大學象牙塔出來的陳炎不顧家庭還背負債務的困頓,毅然選擇創業而沒有按大多數人的選擇走上求職的道路。從事后的結果來看,一切成功都來自個人努力和幸運,但在陳炎心中,親人、朋友的支持才是最可貴的財富。
也許正是這樣一份感恩之心的激勵,陳炎才把回饋他人作為企業的一項使命。在他的團隊眼中,這樣的老板屬于另類。對他的員工來說,擁有這樣的老板也是一份幸運,在當前經濟大環境日益惡劣,企業家和員工之間矛盾越來越激烈的時期,這種企業家的良心更是我們這個社會所稀缺的精神。
當總結2022年的個人感受和意義時,陳炎先引用了一位心理學上的定義——個人的意義來源于目標和人際關系。而回首過去的一年,陳炎表示,他曾質疑過自己工作的意義。雖然從數據上看,企業仍然在極端不利的經濟形勢下獲得正向增長,但因為客觀原因的限制,許多團隊的獎金難以兌現。為此,他選擇從自己應得的利潤中拿出大部分作為給團隊的分紅。最后,在最艱難的2022年中,他個人的利潤所得不到十萬元。
用陳炎自己的評價來看,他用了后人對南宋名將李庭芝困守孤城堅持不懈的評價,這就是一種“求仁得仁”。對于個人來說,做企業的意義不完全是追求利潤,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價值目標。
帆軟的三個維度使命
那么,對于帆軟來說,什么才是其使命、目標呢?
陳炎用了三個維度來進行概括: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為更高比例同學提供業內領先的綜合收入,讓公司健康增長為世界一流的百年企業。
在愿景維度,帆軟是要在內部做到精益管理,并堅信讓數據成為生產力。數據驅動、數據思維是帆軟的最根本的存在意義。如果作為一家立志成為世界一流數據分析公司尚且沒有數據思維來分析解決問題,又何談用數據去服務客戶呢?
“在之前,我們曾經驚訝地發現公司早期有個項目,因信息未同步至帆軟內部管理系統,致使100多萬過期未收回。”陳炎回顧過往的失誤總結道。這是一次難堪的教訓。從那以后,陳炎在任何工作場合都要求員工用數據說話。
在公司維度,帆軟立志成為全球第一。這并不是一句毫無根據的空想,成為全球第一數據分析公司雖然還前路漫漫,但帆軟的成績已經有目共睹。“我們曾服務過一家世界五百強的車企研發中心,他們告訴我們,我們解決了他們20年都未解決的應用場景問題。”這讓陳炎更加相信,國產廠商能通過產品和服務獲得國際認同。
在客戶維度上,陳炎表示帆軟還有改進空間,雖然帆軟的業務在國內已經做得非常好,但立足全球,依舊有可優化空間。
因此,帆軟的管理人員決不做“美人帳下猶歌舞”的主官。這是他前不久從熱映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中看到印象深刻的一句詩,高適對盛唐的控訴,也是如今對自己的一份提醒。
開辟數字化大航線
當前,數字化的浪潮正和我們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互相交織,個人、企業的發展都被時代的大勢所裹挾。在此過程中,數據越來越成為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重要工具,帆軟因數據而生,因數字化浪潮而起,在初心的指引下,在使命的牽引下,必將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開拓出一條劈波斬浪的數字化大航線。